二维码收礼金 人情如此直接功利? |
文章来源: 中国青年报 . 作者: |
送出精心挑选的礼品,其实是一种“发送信号”的模式,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;而真接送礼金,则把人们的情意货币化,这是市场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社会的表现。
二维码真是无处不在。4月22日,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婚礼现场,伴娘居然在脖子上挂支付宝的收钱码收份子钱。伴娘解释,用收钱码是和新人商议过的,并不是为了向宾客要钱,也没有觉得不妥,反而还挺好玩的。对此,不少年轻网友觉得毫无违和感,但一些长辈不认可这种方式。(京华网4月24日) 时代的发展变化,并不总是宏观叙事,有时从细节变迁上就可以看出。送礼的变迁就是如此,从中能够看到市场观念对社会的影响。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,是通过送礼体现出来的。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。一开始的送礼,主要指向的是送礼品,礼品本身的价格并不重要。上世纪80年代,在我成长的乡下老家,还是流行送礼品。那时人家办大事,送一块布料或其他物品,就算是一个很不错的表示了。 随着社会的整体富裕,送礼也变得货币化,礼金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了礼品。在许多人看来,礼金代替礼品是一个巨大进步,对于送礼的人来说,不要为买什么礼而劳心了,对于收礼的人来说,也可以用礼金直接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。 有人看到了进步,有人看到了危机。在很多伦理学家看来,送出精心挑选的礼品,其实是一种“发送信号”的模式,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;而真接送礼金,则把人们的情意货币化,这是市场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社会的表现。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克斯·塔巴罗克就表示:“作为经济学家,我认为最好的礼是现金,但是不作为经济学家的我则反对这种观点。” 而现在,礼金从现金红包变成了二维码转账。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,这可能又是一种理性选择。可是从伦理角度上讲,这何尝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功利化的表现?有人可能会说,直接收礼金何尝不是一种功利关系?可礼金外面毕竟还有一层纸,还有一层叫包装的东西。而现在,连包装都不要了,这种转变难道不扎眼吗? 在许多人的心里,希望社会还能保留一丝人情味,还能有一些传统存在。一些传统看起来会增加一点麻烦,但这种麻烦是社会温情的必要成本。在很多时候,人们看不惯“遮羞布”,其实“遮羞布”的存在,证明人们还有一点追求,还有一点顾忌。如果有一天,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功利化了,连最后的“遮羞布”都不要了,这样的社会就显得过于直接了。这种传统心态,在一些老人身上更加明显。于是我们看到,面对“二维码收礼金”,一些长辈不认可,“比来宾更激动的是新娘的婆婆,当众要求伴娘取下收钱码”;而不少年轻人觉得好玩。 “二维码收礼金”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困境。从经济学上讲,或是一种进步,从伦理学上讲,却让人不舒服。也许有一天,如同当初收礼金取代收礼品一样,“二维码”终会大行其道,但是,我还是希望这种转变不要来得太容易。不管如何,人际关系直接化、粗暴化、功利化,应该不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。(毛建国) |
上一篇:北京今起以晴为主气温攀升 周六有望突破3 下一篇:北京两家银行首套房利率不再优惠 |